当前位置>首页>狐常道>郑道昭:北朝书圣的翰墨迹与文骨
郑道昭:北朝书圣的翰墨迹与文骨
时间:2024-05-08 16:27:35

郑道昭,字僖伯,北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,出生于河南荥阳(今河南郑州附近),被誉为“北方书圣”。他的故事,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辉煌,更包含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,以及对国家文化的贡献。

少年求学与仕途

年少入仕:郑道昭自幼聪慧,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年少时进入国子学。他凭借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,在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得到赏识。

随帝南征:太和十九年(495 年),郑道昭随孝文帝南征,在悬瓠(今河南汝南)君臣联句作歌,传为佳话。当时,孝文帝首先歌曰:“白日光天兮无不曜,江左一隅独未照。”郑道昭的和歌是:“皇风一鼓兮九地匝,戴日依天清六和。”孝文帝十分开心,立即升任郑道昭为中书侍郎,转通直散骑常侍。

官场起伏:郑道昭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,他曾因从弟郑思和参与谋逆一案而受到牵连,被免去黄门侍郎一职,改任北海王元详的司徒咨议。后来,他又先后担任过国子祭酒、秘书监等职务。

调任光州:永平三年(510 年),郑道昭接替王琼出任光州刺史。郑道昭在任光州刺史期间,以其“政务宽厚,不任威刑”的治理方式,深受吏民的爱戴。他还喜欢修身养性,炼气化丹,曾在莱州大基山虚设“青烟寺”、“白云堂”等炼气之处,并刻字志之。

再任青州:延昌二年(513 年),郑道昭调任青州刺史。熙平元年(516 年),他在青州任满后回到京城,再次出任秘书监,并加平南将军。

卒于洛阳:同年,郑道昭在洛阳晖文里逝世,享年六十二岁,赠镇北将军、相州刺史,谥曰文恭。

书法成就

郑道昭的书法艺术成就更是他一生的辉煌篇章,其“魏碑”体”书法风格开创了北朝代新风。《云峰山上下碑》、《论经诗》等刻石,这些作品笔力雄浑厚,结构严谨,韵高逸,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魅力。清代叶昌炽评价其书:“郑道昭书,上承分篆,化北乔野,犀搏龙蛇。”其书风对唐代书风影响深远,如欧、褚遂、薛虞等名家,皆受其影响。

关于郑道昭的书法,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。郑道昭出家修道之后,一直住在山上,修身养性,炼气化丹,一直到死。他死后多年,有三个推小车卖碗的人从大基山附近经过,遇到一个白胡子老人骑着白马,老人将他们的碗全部买下,并在碗上写字,然后让他们送到道士谷去。道士们看到碗上的字后,大惊失色,因为这正是郑道昭的字,于是他们便认为这是郑道昭得道成仙的象征。为了纪念郑道昭,道士们将碗上的字全部印下来,刻在道士谷和云峰山的石头上。这些石刻在后世被人们发现,并成为了研究郑道昭书法的重要资料。

守难与守护

在北朝末年动荡期,他坚守文道,用笔墨宝守护着文化的火种。他相信,气运,用个人的微薄力去护华夏的气运,使延绵长。他相信文化的力量,能避战乱世,带来治。


郑道昭的一生,是艺术与学识、文化追求、忠诚与坚守的结合体。他的书法,不仅是美的展现,更是北朝文化的承载和精神的象征。他的生,虽历经风雨,但始终保持着学者的傲骨和艺术家的风骨,他的故事激励着代代代人,让我们记住文化的力量和艺术的不朽。


发布:冰释雨
下一条:支遁:从清谈名士到佛教大家的悟道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