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>首页>嘟头条>吴起:战国传奇军事家与改革家的跌宕人生
吴起:战国传奇军事家与改革家的跌宕人生
时间:2025-04-24 16:08:44

在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,吴起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大胆的改革举措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都有着非凡的建树,虽历经坎坷,却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

吴起出生于战国初期卫国的一个富有家庭。年少时,怀揣着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抱负,他四处奔走,寻求晋升之路,为此耗费了大量钱财,最终却倾家荡产,还遭到同乡的讥笑嘲讽。愤怒之下,吴起杀了那些讥笑他的人,逃离卫国,投身到鲁国大儒曾申门下学习儒学。离别之际,他对母亲发下重誓:“不为卿相,不复入卫。” 求学期间,母亲病逝,吴起为践行誓言,没有依照儒家的忠孝信条回去奔丧守孝,这一行为被曾子视为不孝,遂将他逐出儒家师门。被逐出师门的吴起,转而放弃儒学,开始钻研兵法,就此踏上了一条充满传奇与争议的人生道路。

齐宣公四十四年(前 412 年),齐国发兵攻打鲁国。作为将军候选人的吴起,被推荐给鲁国国君。然而,鲁公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,对他心存疑虑,不敢轻易委以重任。渴望功名的吴起听闻后,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—— 他杀掉了自己的妻子,以此向鲁公表明自己不会亲附齐国。鲁公见状,任命吴起为将军。吴起不负所望,率领鲁军大败齐军。但他的成功却引发了鲁国群臣和贵族的不安,他们纷纷向鲁公进谗言诋毁吴起,列举他过往的种种 “恶行”,诸如因被同乡讥讽便怒杀三十余人、母亲病死却不回家奔丧、为求将位狠杀妻子等。鲁国贵族还认为重用吴起会得罪卫国,且过大的战果会招致其他诸侯对鲁国的觊觎。鲁公听后,对吴起产生怀疑和忌惮,最终辞谢了他,不再授予官职。此时,吴起听闻魏国文侯贤明,便毅然离开鲁国,前往魏国寻求发展。

吴起初到魏国时,魏文侯对他心存疑虑,向魏相李悝询问吴起的为人。李悝评价道,吴起虽贪恋名气且喜好美色,但论及带兵打仗,就连司马穰苴也难以与之匹敌。得到李悝的肯定后,魏文侯三十五年(前 411 年),任命吴起为主将攻打秦国,吴起不负众望,先后夺取秦国五座城池。在作战过程中,吴起与普通士卒同甘共苦,夜晚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,仅用树叶遮盖身体来抵御霜露。此后,经国相翟璜推荐,吴起被任命为西河郡守,肩负起抵抗秦国和韩国的重任。

在魏国任职期间,吴起战功赫赫。魏文侯三十三年(前 413 年),他率军攻占郑(今陕西华阴),对秦国的关中地区构成直接威胁。魏文侯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(前 411 年 — 前 409 年),吴起又率军攻打秦国,历时两年,夺取临晋(今陕西大荔东南部)、元里(今陕西澄城南),并在两地筑城。魏文侯三十八年(前 408 年),吴起再次出击,往西进至郑邑,夺取洛阴(今陕西大荔西南)、合阳(今陕西合阳东南),一直攻至秦的郑(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),并在此筑城。至此,魏国完全占有河西地区,建立西河郡,吴起被任命为郡守。此后,吴起继续为魏国开疆拓土,魏文侯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(前 407 年 — 前 404 年),他与乐羊、太子击合力灭掉中山国,在河西向北夺取戎狄大片土地(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,黄梁河以北,子长以南),设为上郡。魏武侯七年(前 389 年),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(今陕西华阴县东南),吴起仅率五万军队,外加战车五百辆、骑兵三千,便大败秦军。魏武侯九年(前 387 年),吴起又率军讨伐齐国,直至灵丘(今山东滕县)而回。

除了赫赫战功,吴起还在西河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治理举措。西河地处黄河以西的洛河、渭水、泾水入黄河的交汇之处,战略地位重要且土地肥沃。吴起在此设计规划,以巩固西河为战略后方为目的开展军事和行政工作。西河地区地势险阻,盗贼众多,民风不纯,不劳而获者多,百姓崇尚奢侈,车服僭越之风盛行。吴起通过修德立信、移风易俗,改变了当地的不良风气。在他的治理下,西河郡万民亲附,百官洽治,府库充实,秦兵不敢轻易向东进犯,韩、赵也对魏国宾服,魏国拓地千里。此外,吴起还向孔子的弟子子夏学习儒家思想,并改革魏国兵制,创立了武卒制。魏武卒选拔标准极为严格,被认为是 “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第一支具有职业化和专业性质的部队”,开创了后代募兵制的先河。吴起还修筑了吴城(今山西孝义西南),用以抵御秦国的进攻。

魏文侯五十年(前 396 年),魏文侯去世,其子魏武侯继位,吴起仍担任西河郡守。但魏武侯期间,新任公叔痤忌惮吴起,设计陷害他。公叔痤先劝说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方式试探吴起,若吴起同意娶公主,便表示他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。随后,公叔痤邀请公主及吴起到府,故意激怒公主,让公主当众奚落自己。吴起见公主如此蔑视一国之相,在魏武侯提出赐婚时,婉言拒绝。魏武侯因此对吴起产生怀疑,不再重用他。吴起担心招来更大灾祸,无奈之下离开魏国,前往楚国。

楚悼王十二年(前 390 年),吴起到了楚国,楚悼王当即任命他为宛城(今河南省南阳市)太守。一年后,吴起升任令尹,开始主持楚国变法。吴起认为楚国贫国弱兵的根本原因在于 “大臣太重,封君太众”,这些大臣封君 “上逼主、而下虐民”,严重破坏了楚国的社会结构。为实现 “富国强兵” 的目的,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
在政治方面,他改革爵禄制度,废除世卿世禄。变法前,楚国爵禄世袭,新兴军功阶层得不到应有的爵禄,极大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。吴起削减贵族大臣的封地数量,减少以封君方式赏赐功臣,将削减所得归入国家用于军队建设,并对封君的世袭制加以限制,规定 “三世而收其禄”。同时,他整顿吏治,杜绝权门请托之风,禁止官吏结党营私,强调官吏要 “私不害公,馋不蔽忠,行不取苟容,行义不固毁誉”,奖励尽忠守职的官员,树立 “行义之风”。此外,吴起选贤任能,裁撤冗官,罢除官员中无能无用之辈。他还将贵族的封地迁徙到边境荒凉偏僻的地域,以削弱他们的势力。在社会治理上,吴起禁止纵横之士,严格限制游手好闲的官员,强调耕战并重。同时,他提出 “明法审令” 的主张,制定法律并公布于众,使官民都明白知晓;还改进建筑方法,将 “两版垣”(用夹板填土筑墙)改为四版筑城法,重建楚国国都郢(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)。

经过吴起变法,楚国国力大增。在军事上,楚国向南攻打百越(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地区),向北吞并了陈国(周朝诸侯国,建都于宛丘,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关一带)和蔡国(周朝诸侯国,建都蔡,今河南上蔡县),向西讨伐秦国,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、苍梧郡(今永州的苍梧山附近)一带;还与赵国联手,合力攻克魏军。楚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。

然而,楚国的强大引起了其余诸侯国的担忧,同时吴起的变法严重损害了国内贵族的利益,招致他们的怨恨。楚悼王二十一年(前 381 年),楚军获胜之际,楚悼王去世,宗室大臣趁机发动叛乱,攻打吴起。吴起逃到悼王停尸之处,伏在悼王尸体上面,希望以此保护自己,但追击的人毫不留情,乘机用箭射杀了吴起。贵族们余怒未消,又将他的尸体拖出去肢解。悼王下葬后,继任的楚肃王下令将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斩陪葬,因此被灭族的王亲贵族达七十多家。

吴起所著的《吴子》(一说为后人伪作)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唐上元元年(公元 760 年),吴起被封为武庙十哲之一;宋代宣和五年(公元 1123 年),他被追封为广宗伯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,吴起在兵法上造诣深厚,但在楚国为政时刻薄、暴戾;汉末权臣曹操认为吴起在人格方面有缺陷,但肯定了其军事作战上的才能;现代著名学者、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永不会磨灭的人物,作为兵学家与孙武并称,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。

吴起的一生,充满了矛盾与争议。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,无论是在鲁国以弱胜强击败齐国,还是在魏国为其开疆拓土、建立西河郡,又或是在楚国主持变法使楚国迅速强大,都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。但他的一些行为,如杀妻求将、母丧不归等,也备受诟病。然而,不可否认的是,吴起对战国初期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他的军事思想和改革举措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他就像一颗璀璨而又复杂的星辰,在战国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,其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,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。


发布:617662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