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牧,字牧之,号樊川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。他出身于唐朝显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,为西晋军事家杜预的十六世孙,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,是中唐有名的史学家,著有《通典》。尽管家道中落,杜牧依然利用家中藏书广泛阅读,悉心钻研经史,期望学以致用,济世安民。
杜牧年少时便已展现出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。他在二十三岁时,针对唐敬宗沉溺声色的行为,写下了著名的《阿房宫赋》,借秦始皇的史事对当世君主进行讽谕劝谏,一举成名。大和二年(828年),杜牧参加进士考试,以第五名及第,并在同年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也被录取,一时在长安城中传为佳话。
登科后,杜牧的仕途却并未一帆风顺。他曾任弘文馆校书郎、试左武卫兵曹参军等职,但大多时间都在外任幕僚。他先后跟随江西观察使沈传师、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任职,期间虽才华出众,但始终未能施展抱负,心情抑郁。他在公务之余,钻研兵书,研究政事,写下了《罪言》、《原十六卫》、《战论》、《守论》等重要策论,结合实际形势讨论藩镇问题及用兵方略,多数都能切中时弊。
杜牧的诗才尤其出众,他的诗以英发俊爽、精警秀丽的风格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。他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,代表作《泊秦淮》、《江南春》、《赤壁》、《题乌江亭》等脍炙人口。他与李商隐齐名,合称“小李杜”。此外,杜牧还是一位古文家,他的古文深受韩愈影响,笔力健举,注重思想内容,文句词藻的华丽是次要的。他的《阿房宫赋》便是其古文成就的代表作之一。
杜牧的书法也颇为出色,潇洒飘逸,深得六朝人风韵。他的《张好好诗》真迹一直保存到现在,是研究其书法的重要资料。
杜牧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,但他的文学成就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他的诗歌和古文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,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家学渊源,成为了晚唐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发布:冰释雨
下一条:春秋奇葩国君楚灵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