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>首页>铭天涯>破佛教迷障之十四无计
破佛教迷障之十四无计
时间:2024-01-31 15:32:07

在佛教的发展历史上,并不是没有人认识到这中间的悖论, 当时印度崇拜苦修,修行者如恒河沙数,这种氛围造就了佛教,佛教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没有印度大陆上数千年苦修者的积累, 也就不会 诞生佛陀这样的大能。佛陀的佛教其实也是集大成者, 不过最后也有所创新,在菩提树下苦思七天,厚积薄发,最终想通透而顿悟。

他是想通彻了,可是还有许多修行者不明白, 这时有一个外道— —其实也是修行者,佛陀当年也跟外道学习过呢——有不明白的地方,于是向佛陀请教十四个问题,这就是十四无计。

我们来看一看是那十四个问题:

十四无记”,即指十四个超越经验认知层次的问题,无法加以叙 述或说明,因此佛陀舍置不答。此词又名十四不可记、十四难。即: (1)世间常, (2)世间无常, (3)世间常亦无常, (4)世间非常非无常, (5)世间有边,(6)世间无边,(7)世间亦有边亦无边,(8)世间非有边 非无边, (9)如来死后有, (10)如来死后无, (11)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, (1)2 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, (13)命身一, (14)命身异。

这中间有几个问题涉及时间是否是无始无终、空间是否无边无际 的问题,德国哲学家康德已经从逻辑上证明了这些问题是二律背反的 也就是说你无论持有那个观点都是错误的,这是哲学上很有名的康德 二律背反。其余的问题涉及佛教的根本问题, 其实也都是悖论,就像 说空说有论一样,你持有那个观点同样是矛盾的, 说句体外话,像命 身异的问题,早期佛教并不认为灵魂实有轮回转世说, 而是认为并非 是实有存在的,转世的一种因果而不是灵魂。灵魂实有说是婆罗门教的观点而非佛教的。

佛陀肯定也思考过这十四个问题,说不定他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就在思考这些悖论,因为不想通就念头不通达,心不安,心不安自身还有迷惑如何能够成佛度人?

他应该是意识到这中间的悖论和陷阱,所以有外道修士来向他请 教这十四个问题,他一口回避了不予作答,他给出的理由是:一个人中了毒箭,你是去研究毒箭是从何而来的、是什么毒,还是应该把毒 箭拔下来处理伤口呢? 问那些问题没有用只是浪费时间还没想明白 就毒发身亡了。也就说,不要想那么多,先修行再说,其实是回避了这些个问题。

所以说佛陀确实是大能, 知道那些不能说。我想起一个故事说是乾隆时期一科两位士子都是才华横溢,乾隆皇帝在殿试的时候对于取谁做状元难以取舍,于是就叫他们俩陪同到御花园走走途中乾隆 触景生情,除了一个绝对:烟锁池塘柳,让两位对下联其中一位立 刻说道:臣才学有限,对不上;另一位苦思半天,结果还是对不上。 为何?这副对联五个字是金木水火土偏旁, 而且还有相当的意境,要对出符合意境的下联是不可能的。乾隆把哪位说自己无法对上的士人 点为状元,他明白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在哪里, 有自知之明,是一种最大的能力。


发布:61766256
上一条:基督教、伊斯兰教、犹太教 下一条:推背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