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>首页>铭天涯>李淳风《藏头诗》
李淳风《藏头诗》
时间:2024-01-31 15:25:04

唐太宗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。李淳风和李世民述说未来大事。

太宗问於李淳风曰:朕之天下,今稍定矣。卿深明易道。不知何 人始丧我国家?以及我朝之後,登极者何人?得传者何代?卿为朕历历言之。

对曰:欲知将来。当观已往。得贤者治。失贤者丧。此万世不易之道也

太宗曰:朕所问者。非此之谓也。欲卿以术数之学。推我朝得......

这显然是后人伪作,后面在解释烧饼歌、推背图之类。

从眭弘上书朝廷,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谶纬的经学大家,至少 自己还是相信这些的,不全是忽悠。接下来的汉哀帝相信谶纬,认为 汉室将亡,要传位给传位相好董贤断袖的君王要把江山传给董贤。王 莽更是相信儒家的那一套,复古结果身败名裂。他们自己还相信所说 的理论,不像后来的一些革命家都是忽悠人的。我们都知道两句诗: 周公恐惧流言后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其实真实历史上周公旦是一个类 似曹操之流的奸雄,执政时候称王,导致其兄长管叔等发动叛乱—— 如果按照殷商兄终弟及的继承法管叔在周公旦的前面,按照周的嫡长 子继承法,周武王有元子,所以周公旦称王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 不合礼法的,在杀兄逐弟之后他称王七年, 他后面归政周成王也是被 迫的,有史料记载成王亲政的时候,周公旦奔楚,如果是他是主动归政的,为何要逃到蛮荒之地去?应该是成年的周成王联合一些贵族推翻了他的统治。

而王莽倒是一个真正的君子, 克己复礼,甚至因为儿子凌辱奴婢 而逼迫儿子自杀。按照儒家的那一套来治理国家, 复古三代、井田制 度,大儒争相投王莽,可惜儒家的东西只能说不能做的,刘邦得到天 下又不是靠道德和品行,其下的陈平盗嫂偷金,刘邦照用不误。俗话 说贪官多能吏,清官多庸才,一个没有欲望的人能够指望他做出一番 事业来吗?王莽用一些道德高尚的平庸之辈,和复古已经不合时宜的 制度,是其败亡之道。儒家只能说说不能治国又一次被证明了, 统治 阶级治理国家儒表法里,夹以黄老,儒家的那一套只能用来做招牌, 真正治理国家靠的是暴力秦政法家的那一套, 夹杂黄老阴谋之术,儒 家是用来愚民的,王莽读书把自己给愚了,结果下场很凄惨,但是在 王莽的必死之局中,身边还有二千多人跟他一同赴死, 跟崇祯皇帝死 的时候,没一个大臣肯为他开门, 只有一个老太监陪他死相比,王莽 个人的人格魅力还是相当高的。一个真正的大儒,严格按照书本上说 的内圣外王之道去做的,最后失败了儒家把他骂的狗血淋头, 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。

之后的刘秀是起兵靠的赤伏符,据说这本谶纬书是赤伏符是一本 所谓的“神秘预言书”,指明道姓的预言了一个名叫刘秀当皇帝的前景。据说是在天上的汉高祖刘邦,传到人间真正的“天旨”。

目前流传下来的文字是“刘秀发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鬭野,四七之际火为主”。

王莽当政的时候,有一个汉室宗亲叫做刘歆的就听说了这个预言 书,不但听说了,而且立即做出了反应,马上把名字改成了“刘秀”认为自己有做皇帝的命,兴冲冲地谋反,结果兵败被杀。

由于东汉的开国皇帝起家靠符谶, 所以谶纬成为东汉的国教,如 赤伏符中有一句“王梁河图主卫作玄武”,刘秀就将王梁超升为大司 空;谶文中有“孙咸征狄”一句,刘秀就任命孙咸为“平狄将军行大 司马”;《河图会昌符》中有“赤刘之九,会命岱宗”之语,刘秀就决定立即去泰山封禅。

建武中元元年(公元年),也就是刘秀临死前一年,他还正式“宣 布图谶于天下”,使谶纬成为国宪。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,谶纬之 学越发兴盛起来。“五经之义, 皆以谶决,于是五经为外学,七纬为 内学”,人人“崇尚谶纬”,不引谶纬,人不尊经”,谶纬学的高潮是 白虎观会议,东汉章帝建初四年(公元 79),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,讨论五经异同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。

这次会议由章帝亲自主持, 参加者有魏应、淳于恭、贾逵、班固杨终等。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,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 作答,章帝亲自裁决。这样考详同异,连月始罢。此后,班固将讨论 结果纂辑成《白虎通德论》,又称《白虎通义》,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 刊布于世。这次会议肯定了“三纲六纪”,并将“君为臣纲”列为三 纲之首,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、绝对化,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,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

其实刘秀能够成功的谶纬还是人择原理, 当时天下大乱,谶纬满 天飞,他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占据益州公孙述也靠谶纬来蛊惑人心, 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记载:(公孙)述亦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,妄 引谶记,以为孔子作《春秋》,为赤制而断十二公,明汉至平帝十二 代,历数尽也,一姓不得再受命。又引《录运法》曰:“废昌帝,立 公孙。”《括地象》曰:“帝轩辕受命,公孙氏握。”《援神契》曰:“西 太守,乙卯金。”谓西方太守而乙绝卯金也。五德之运,黄承赤而白 继黄,金据西方为白德,而代王氏,得其正序。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龙兴之瑞。

公孙述的理论是一姓不再兴,确实“皇帝轮流做,明年到我家”从概率上来说,再出一个姓刘的当皇帝的可能性低一些除了东汉, 他的朝代确实也没有前朝的宗室成为皇帝的, 可是他失败了,所以就是“妄引谶记”,一姓不再兴之类的谶纬自然也就是没有人记得了既然朝廷大力提倡,东汉谶纬学成为显学,黄巾军起义同样靠谶纬来迷惑众人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”之类的谶纬为引子引发的农民 起义覆灭了东汉王朝,此后的统治者开始认识到谶纬是一枚双刃剑开始严厉禁止谶纬,特别是隋炀帝杨广最为严厉,谶纬书籍大量散失在民间私藏谶纬书籍可是灭族的大罪,比私藏兵器、装甲严重多了私藏兵器可以说是防止盗匪, 保卫家园,私藏谶纬书只能是一个目的——谋逆。

但是每当到了王朝的末年, 绝对过剩的人口、破产的小工商业主 落第的秀才、易子而食的流民就像烈火一样希望摧毁一切, 谶纬和民 谣漫天飞,就像天涯社区上的崩溃论一样无法抑制, 无他,人心思乱耳。

在隋朝时候流行的一首民谣“杨花谢后李花开”全文如下:“河 南杨花谢,河北李花荣。杨柳飞落何处去,李花结果自然成”,有方 士据此说会有李姓人夺取杨家的天下,他的亲家公宇文述趁机诬蔑与 他有怨的重臣李浑、李敏,用家中一妇人的供词说起谋反,隋炀帝看 了“供词”后,禁不住哭着道:“多亏了亲家公你啊,不然朕的江山 社稷怕是很难保住了。”当年五月,右骁卫大将军、光禄大夫、郕公李浑,将作监、光禄大夫李敏被族灭。可是最终被李渊应了谶纬

在封建社会,独裁统治者的眼中,掌握权力就像骑在老虎背上, 只要失败就是族灭的下场,任何人都可能是竞争对手,所以皇帝很是猜忌大臣,此类事件在以后的朝代中一再发生。

到了唐朝末年,占据淮南的割据政权吴王杨行密死后, 其政权被徐温所夺,徐温的养子徐徐知诰为了应杨花李花的谶纬,改名为李昪也许是想像唐王朝一样国祚绵长吧。

元末红军军起事,导火索是埋在黄河里面的石人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此物一出天下反”,这是显然是人为的。

明朝末年的民谣,十八子坐天下,李自成先以为是在说他自己, 后来又以为是李岩应谶纬,就像隋朝末年,姓李的要做天下,大家都 认为是跟随杨玄感造反失败而不死的李密,许多人认为:王者不死, 说的就是李密,没想到最后却落在李世民的身上。所以李自成杀李岩结果却应在野猪皮的十多个儿子身上, 可见天意高难问,历史总是让你预料不到。

从眭弘上书朝廷,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谶纬的经学大家,至少 自己还是相信这些的,不全是忽悠。接下来的汉哀帝相信谶纬,认为 汉室将亡,要传位给传位相好董贤断袖的君王要把江山传给董贤。王 莽更是相信儒家的那一套,复古结果身败名裂。他们自己还相信所说 的理论,不像后来的一些革命家都是忽悠人的。我们都知道两句诗: 周公恐惧流言后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其实真实 历史 上周公旦是一个类似曹操之流的奸雄,执政时候称王......


发布:61766256
上一条:推背图 下一条:历史上著名的谶纬与民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