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>首页>华夏风>几个冷门的有趣历史故事
几个冷门的有趣历史故事
时间:2023-10-09 14:53:03

现在回味历史的话,有种沧桑感。另外因为前朝史总是后朝在写,后朝往往都在否定前朝,所以真相越来越堙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。不过追求真相还是永无止境的!


1.曹景宗的故事


曹兄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,且不论是生在南北朝这种皇帝论斤卖的时代,他主要活动还在梁朝,上级领导兼职皇帝兼职数天和尚的萧衍把他的风头全抢走了。在曹将军的高光时刻钟离之战之后,皇帝大人大摆宴席为其庆功。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大家伙儿兴致高涨,开始了咵天--君臣一同连句赋诗。本来照顾到曹景宗令人堪忧的文化素养,领导没有想安排诗韵给他。但曹景宗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,坚决要求步韵赋诗一首。

这时诗韵差不多已经分完,只余下“竞”、“病”二字,难度颇高。一群文人雅客都翘首以待准备看这位粗人出丑,谁知曹兄张口就来:

去时女儿悲,

归来笳鼓竞。

借问行路人,

何如霍去病。

说是文采斐然倒也不至于,但是其诗雄健流畅,而且出自曹景宗这一武人之口。皇帝萧衍特地将这件事记录到了国家档案(国史)里。

曹兄凭借能力给自己挣了回脸,可是曹兄还是不温不火,存在感并不高。

其为人傲娇,唯独在韦睿面前才表露傲娇受的真实面目;具有男人全部负面属性,贪财、好色、嗜酒,却也曾不顾自己安危为让好友死得其所,千里送葬。


2.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。


汉章帝年间,公元74年,朝廷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,领兵驻守金蒲城(今天的乌鲁木齐、天山一带),守护边疆,但是当时守军也不过数百人。

75年,北匈奴攻打金蒲城,耿恭顽强抵抗迫使北匈奴两次领兵撤退。后来耿恭又转守疏勒城,再次遭北匈奴猛烈进攻,耿恭和部下坚守不屈直到城中弹尽粮绝,形势危急。

76年,朝廷援军在柳中(今新疆鄯善县附近)打败车师,北匈奴军队也落荒而逃。当时,范羌也在军中,他是耿恭的一名老部下,他主张营救耿恭,但因为其所在位置深入敌人腹地其他将领都畏惧不敢去。“你们不去救人,我去!”说罢范羌便领着两千救兵孤军挺进。

行军途中道路艰险,曾遇到过深达一丈的积雪。就在援军快精疲力尽之时,才终于勉强抵达金蒲城。耿恭等守军夜间在城中听闻兵马之声,以为匈奴来了援军,已报必死之决心。范羌从远处喊道:“是我啊!范羌!朝廷命我率部队迎接校尉来了!”一时间城中的人欢呼雀跃,齐喊万岁。大开城门欢迎,士兵们互相拥抱,掩面而泣。接到耿恭后,次日大家便和援军一同撤退。不料返回途中遭遇北匈奴追兵,汉军且战且退。从疏勒城出发时,耿恭的队伍还有二十六人,一路上不断有人死亡,到第二年三月份抵达玉门的时候,仅剩下了十三人。这十三人衣衫褴褛,脚上的鞋都磨破了,面容憔悴,形销骨立,但终究是胜利回归!耿恭的坚韧不屈、范羌对昔日战友的不离不弃让人可歌可泣!玉门关守将在给皇帝的上书中,一句“不为大汉耻”就对耿恭的最好评价了!耿恭到达洛阳后,被委任为骑都尉。


3.南北朝,激烈防守反击的故事。


公元507年,南梁和北魏之间的战争期间,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。当时,北魏中山王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(看名字就是个狠人,但他只是配角)带领数十万人马攻打南梁的钟离(今安徽凤阳)。

钟离城北边被淮水阻隔,北魏人就在两岸架起了桥,横跨过淮水连通南北道路。钟离城中仅三千余人,守将昌义之督率将士苦苦坚守。战况十分惨烈,北魏人近乎疯狂的不断进攻,军队用推车盛土填入战壕之中,后面的士兵背着土紧跟,骑兵又紧贴在后面,这样一拨又一拨的持续攻城,那些背着土的士兵有些人还来不及折返,就直接被土给埋进去,成为战壕的一部分,战壕就这样很快被填满。北魏人用冲车撞击城墙,每撞击一次城墙,所撞之处的土就落下来一大片,昌义之就派人用泥巴修补,墙外的敌人一面在撞墙,墙内的人一面在用泥巴飞快地修补。这样任凭北魏的冲车多凶猛,也只能撞入墙体但终究无法撞破城墙。

北魏军队不分昼夜地苦攻,轮班相替,从云梯上摔下来再攀上去,无人后退。每日交锋数十次,前后杀伤的人数以万计,北魏的士兵一批一批死去,尸体堆成了山,快与城墙一般高。

二月,北魏宣武帝命令元英返回,但元英坚持攻打誓要拿下钟离城。南梁的梁武帝此时也派遣豫州刺史韦睿和曹景宗率兵去援助钟离。韦睿快马加鞭,仅一夜就在北魏前线建立起反攻阵地,元英看到惊呼为神人。双方展开激战,战况一时难分胜负。

三月,淮水暴涨,韦睿派兵乘斗舰进发,攻击魏军。另外派兵用小船载点燃的干草,烧毁了北魏搭建的桥栅。魏军溃不成军,死伤士兵十余万。

韦睿派人将这一消息告诉昌义之,昌义之激动地话都说不出,直呼:我又活了、我又活了(更生,更生)!此战生擒北魏军队五万人,收其资粮、器械堆积如山,牛马驴骡数不胜数!经此一战,北魏元英被贬为平民,杨大眼被充军。在南北朝期间这场战争不算出名但绝对算精彩,北魏进攻之凶猛、昌义之防守之惨烈、韦睿救援的迅疾均堪称经典!


4.朱元璋,苦难的无法回忆的过往。


那年朱元璋十六岁,因为家里米缸见底,他无奈选择去皇觉寺出家,谁知后来连寺庙里也没有余粮了。住持把几个和尚叫到一起,让大家封寺,散伙自谋生路。

朱元璋先是一直向南走到合肥,接着又一直往西走到河南固始。随后的几年,他相继漂泊到河南信阳、淮阳、鹿邑、亳州,后来又回到安徽阜阳。一路风餐露宿,云水飘扬。

他吃过大户善人的白面馒头,也嚼过草根、野菜。住过高门大户的门廊,也曾经挺在山洞悬崖、风雨大雪里。

传说在深秋的一天,朱元璋不知不觉走到一个村口,抬眼一看,这村子名叫剩柴村,他已经几天没吃过一粒米,虚弱不堪,徘徊在生死边缘,却一晃眼发现在村边有一棵柿子树,上面挂着好些霜打过的红柿子,晶莹剔透,看得让人垂涎欲滴。他攒齐全身最后的力量,爬上树去,一囫囵吃了十几个,这才又重新活了过来。发迹以后,至正十五年(公元1355年)朱元璋率领大军又一次路过这剩柴村,发现这棵柿子树还在。朱元璋不禁感慨万分,回忆往昔,潸然泪下,竟下马抱树痛哭起来,而后又脱下自己的红袍,披在树上,说:封尔为凌霜侯!


5.李鸿章,失败的叹息。


1895年4月17日,中日两方就《中日讲和条约》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,中国不甘心地在条约上刻上了字。因为这份条约是在马关签署的,又被后人称作《马关条约》。不平等条约签完后,李鸿章长叹一声,感慨自己一生的事业,过了今日,便就此扫地。《马关条约》将台湾、澎湖列岛、辽东半岛割给了日本。

4月18日李鸿章一行人坐上了返回中国的轮船,李鸿章悲愤交加,暗暗发誓此生再也不会踏足日本的土地。

1896年当李鸿章完成访问美国的任务,返回中国时,需要在日本横滨换船。但他发过誓,无论如何脚都不肯踏上日本的码头,船员无奈只好在美国轮船和他要换乘的轮船间,搭起一块跳板。年迈的李鸿章就踩着这块跳板,冒着掉到海里喂鱼的危险,在大洋的汹涌波涛间,一步三摇地换了船。

历史上的李鸿章,都在代表着屈服、苟且,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在那个屈辱年代的痛苦回忆。但历史的屈辱,又哪里能让一个人来背黑锅呢?面对时势的危若累卵,李鸿章回天乏术,才是历史的悲剧。


6.《左传》,鲁庄公七年(前687年)


夏,四月,辛卯,夜,恒星不见,夜中星陨如雨。

翻译:辛卯年四月份夏天的一个夜晚,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不见,忽然,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。

大家知道这流星雨砸哪儿了么?

堽城、新泰。现在还有一座星星山。

你可以去查一下春秋时期这个地方叫啥。

杞。

位于鲁国东北方,泰山之南不远。

落下的陨石砸毁半个国家(虽然本就是小国),房屋焚烧,大火连续燃了三个月。

曾经被陨石砸毁过家园的人,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。

列子听闻此事,把杞人忧天的故事写了下来。杞人被嘲笑了两千多年。


7.以前教科书上说徒木立信是有效果的,实则非也。


“徙木立信”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,曾将三丈长的一根木头置于国都市南门,并宣布说:有能将此木移于北门者,赏十金。由于无人相信,故过了好久,木头仍在南门搁置,无人移动。商鞅再次宣布:有能将此木移至北门者,赏金五十。果然,有人抱着侥幸心里将木头由南门移至北门。商鞅立即派人如数将金赏给此人。“徙木立信”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,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。

徙木立信效果并不佳。

变法变了一年,所有人都说新法是瞎搞。卫鞅一直在寻求一个机会来震慑百姓 ,一日,太子不知哪根筋搭错了,犯了法。

卫鞅对秦王说道:“新法之所以无法让人接受,是因为上头有人知法犯法还抗法!”

不过,卫鞅是知道太子不能用刑的,于是命人挖了太傅公子虔的鼻子,在太子老师公孙贾的脸上刻了字涂了墨(黥)。

经此一事,国土百姓均遵守新法,服服帖帖,不敢不从。十年之后,秦国道不拾遗,山无盗贼,人民勇于公战,怯于私斗,乡邑大治。

刚开始那些到处宣扬说新法不行的,又专程过来说新法的好了。但卫鞅不喜反怒,呵斥道:“你们全都是阻碍新法的刁民!”将这群人发配边疆。


8.陆游与唐婉并非表兄妹关系


南宋陈鹄所写的《耆旧续闻》是最早记述《钗头凤》的,之后有刘克庄的《后村诗话》,但陈、刘二人在其著作中都未提及陆、唐的表兄妹关系。参考史料,陆游的外家乃是江陵唐氏,其曾祖父是唐介,那是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,唐介诸孙男都以下半从“心”之字取名。而无以从“门”之字。刘克庄的《后村诗话》中提到:“某氏改适某官,与陆氏有中外”。某氏即唐氏,某官是同郡宗子赵士程。他的意思是:唐氏改嫁给赵士程,赵士程与陆氏有姻缘关系。陆游的姨娘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俶的后人钱忱的嫡妻、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,而赵士程乃是秦鲁大长公主的侄孙,亦陆游的姨夫钱忱的表侄,恰好与陆游是同辈人。

陆游离婚后另娶了一位王姓女子,过门后很快生下了孩子。唐家愤懑不已,觉得自家女儿如果嫁不出去,恐将颜面尽失。于是将女儿嫁给当时也小有名气的文人赵士程。这文人对唐琬很好。他的家族和唐家是世交,他对陆游比较钦佩,同时也很同情唐琬,想尽力对她好,让她幸福。

当然陆游与唐婉的悲苦爱情,也不仅是因陆母恋子,陆母甚至允许陆游和其他女孩交往,她根本就是不喜欢唐婉,觉得是唐婉耽误了陆游的事业。陆游被变态的家教压制了大半辈子,等老了以后,他依旧对唐婉念念不忘。

可是又能怎样呢?当官也不如意,感情更不如意。

他放浪形骸,饮酒自醉,自号放翁。

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,基本符合任何历史阶段的无奈故事:一曰“年轻人学习为重不要谈什么感情”,二曰“毕业后考取职务出人头地”,三曰“快点结婚差不多就行谈什么感情”,四曰“带着年轻时的妥协怀恨终身”。

如果做到所有这些所谓的“成功”,而自己从未感受到一丁点的快乐,那些成绩你又秀给谁看呢?

你之于人,只是外在;你之于己,冷暖自知。


发布:61766256
上一条:5则有趣的历史小故事,受益匪浅! 下一条:历史趣味无穷,历史小故事10则